星期三去了一趟台北,特地提早出門到士林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去看"故宮清廷與西方貴族珠寶展"
原本打算從士林捷運站步行到故宮~~連地圖都畫好了
八點多的客運到台北已經是中午,火熱的台北街頭也把我健行的念頭燃燒殆盡
出了捷運後向附近商家確認公車站牌與方向後,乖乖的坐上了直達公車
雖然想省錢但來回一趟故宮的”バス代”不過22元,有時還是別逞強才是對自己好吧
選在中午去參觀故宮的理由源自於一篇新聞報導說
台灣開放大陸自由行後,故宮是陸客們最愛逛的第一行程
而依旅行社的規劃,中午11點到午後1點多是陸客用餐時間
也就是說,想要有良好的賞展品質,中午就是我的最佳時段了
實際上我的估算也沒有錯(但也有可能這天是非假日+已是展覽結束的倒數幾天)
真的沒遇到太多參觀訪客,得以較從容游餘的欣賞這個東西合璧/珠光閃爍的貴氣展
本展的展品總價不只數以億計呢,加乘上歷史文物的意義的話,簡直是無價了
題外話<<1>>
今年高考三等文化行政藝術概論第三題:"...分析評述清代宮廷朝冠與西方貴族冠冕在基本形式與材質上的差異"
一見這題目我就笑了,就是考我們有沒有去看展覽關心藝文發展交流啊
儘管當時我還沒去看這個展,但憑以往從書中獲得的知識總算沒被考倒
但這個經驗讓我更堅定要好好觀展寫心得的念頭
雖然現在我的銀彈空空,不過也會想辦法盡可能多看一些展覽充實見聞
否則考試時懊悔"展到用時方恨少"就為時已晚了
題外話<<2>>:看展插曲
並非我有偏見,但很顯然的大陸與台灣的文化水準還是有一段距離
狀況一:同樣都是上了年紀的老太太
說著台語的婆婆一邊努力欣賞珠寶,一邊請同行的女兒幫她解說,兩人小小聲的討論著
狀況二:另一頭兩個穿名牌珠光寶氣的老太太卻停在展示品旁大嗓門的討論某某太太最近入手的珠寶
A太太還問B太太說某某太太買到的是真品嗎有沒有那個價值是不是在吹噓財力
從她們的口音與遣詞用句,不是台灣人
狀況三:暴走鬼叫的三歲小毛頭(一口不容錯認的鄉音),和大聲喊兒子+催友人隨便看看就好的媽
~~駐場的警衛有出聲制止但起不了啥作用,他們依然故我
狀況四:中國籍領隊指著玻璃櫃裡的清代鈿花慷慨激昂地說:"叫那些洋鬼子來瞧瞧,誰說中國人不有錢!?"
團員回她:"您的民族意識真清楚強烈啊"
.
.
.
.
我在這個展停留了一個半小時,翻了N次白眼
題外話終了,進入本文主題
故宮對這個聯展的展出規劃方式以編年史方式為主
喵我則改成品項主題,譬如皇冠/項鍊/耳環/手鐲......等,並先介紹西方珠寶(卡地亞提供)
其下才是東方(台灣故宮與大陸瀋陽故宮聯展)珠寶衣飾
展出的西式冠冕就使用的鑲嵌的珠寶種類(含寶石切割手法.數量.重量)王冠主體材質(鉑金/白金或黃金/黑鋼....)造型等說明
也包括製作年代+原持有者(訂製者)是誰的介紹
以下所有卡地亞提供的珠寶介紹均如此
以上是卡地亞提供的王冠與髮箍(我個人是覺得王冠某些程度上也具有髮箍的功能,反之亦然)
在燈光照耀下耀眼非常,五彩光線還會折射在參觀者的身上
奇怪的是看著這麼多名貴珠寶我的感覺卻非常冷靜漠然
也許是因為這些名貴珠寶在名人貴族身邊輾轉流傳,最終應和了一句古話~~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吧
以下是耳環系列
水果造型的耳環
印度風的珠寶
水果造型項鍊,超有重量
加總所有寶石重量後,我突然覺得王公貴族也不是那麼好當的
光鮮亮麗的外表要披掛的重量和內心精神要承受的負荷都不是一般人能想像的吧
同上的手鍊
從網站上找到的卡地亞系列作品
套鍊組:含項鍊/髮飾/耳環/胸針
我得說我不是有心這麼懶只PO圖敷衍大家
一開始我認真的拿紙筆抄寫展品說明
但光線超暗的展場真是虐待眼睛,加上人來人往的....只好把紙筆收起來
*考慮過買展覽介紹,一本350元.....花不下去(現在又有點後悔沒買.....)
手鍊
溫莎公爵夫人的火鶴胸針
光看圖片不曉得,這個胸針的實際尺寸可不小快和我的手掌一樣大了
聖甲蟲造型胸針
玫瑰花形胸針
胸針系列在設計上就活潑多了
植物/昆蟲/動物造型/埃及復古風等擬物...一概不拘
現場也展出設計師手繪的一比一珠寶草稿
墜鍊+懷錶
座鐘系列,風格多元
看起來是棺槨,其實是化妝盒一類
以上菸盒/名片夾/珠寶盒/化妝盒.......
風格有時尚簡約也有東方復古/仿埃及
飛快的進入東方世界吧(心虛ing)
一進展場就可以看到的皇貴妃夏朝冠
冠頂(頂子):禮帽正中央的飾品
黑貂便帽
清代對於帽子的皮毛使用種類有很嚴格的規定
身份越貴重使用的毛皮種類等級也越高,同樣的規定也見於珠寶飾品/服制顏色/質料/圖樣/配件等等
配用穿搭也是依身份規定,不容錯亂,隨便濫用就是潛舉要問罪的
龍形東珠頂子
親王福晉的冠冕
同上,底下是眉勒也稱抹額
用途請看下圖便知分曉
這是我在他處找到的圖
華麗多了吧,鑲嵌有金鳳是后妃才能戴的朝冠
約清朝晚期流行的兩把頭款式(也稱把把頭)
在此之前都是用本人的真髮搭配扁方梳成把把頭
但個人髮量不同,婦女又容易因為生兒育女掉髮或上了年紀頭髮稀疏
漸漸的就衍生出購買他人真髮或像上面這樣更輕便的把把頭
同上,雖然樣式有別使用的鈿花鈿子也多得多(光想那重量就覺得頭舉不起來了)
鈿花/抹額
看到這些釵環珠珮就想起后宮甄嬛被逐出宮為尼又再度返回宮廷時她說的那番話
(詳情請看后宮甄嬛傳第四/五集)
老實說鈿花和鈿子我分不清楚 > <
鈿~~本義:金花,用金嵌成花狀的美飾。如:寶鈿;金鈿;鈿朵(古代婦女首飾。即花鈿、花釵);鈿黛(金簪和青黛)
用金翠珠寶等製成的花朵形首飾
類似冠的頭飾叫做鈿子,實際上是一種珠翠為飾的彩冠
戴在頭上時,頂往後傾斜,前後均以點翠珠石為飾
鈿子的材質有金、玉、紅、藍寶石、珍珠、珊瑚、琥珀、瑪瑙、綠松石、翠羽等
下面是髮簪/步搖/髮釵的圖
不完全是這次展覽的內容喔
珍珠鳳凰髮簪
看到這裡不免感慨清代國力的衰退從一國之母的飾物就能明瞭
現場也有展出慈禧太后的飾物,手工精緻度與珠寶種類是末代婉容皇后無法比擬的
花葉遊環花籃翡翠步搖
簪、釵、步搖、耳挖簪都有簪首和挺兩部分,在簪首以珠翠、寶石、點翠等工藝製成華美的花飾
清代的簪花追求精工寫實,尤其工細複雜的是鍍金點翠鑲嵌珠寶翠玉的花簪
內容有九子玩花、蝴蝶鬧春、雙龍鬧珠、五福捧壽等等
耳挖簪一般在簪挺的中段施加紋飾,有珊瑚珠嵌成萬壽平安如意文字、金點翠嵌東珠壽喜盤長等等各種花式
以下是扁方~~梳把把頭必備的"道具"
扁方一般為長方條形,有沉香木嵌珠翠碧璽花鳥,玳瑁嵌金、珠花鳳等繁縟精工的花式
也有平素光潔,以呈現玉質為主的翠玉扁方,顯得晶瑩高貴
以為是髮簪結果也是扁方 @@
女生的首飾與化妝品一樣學問多多(我對這類東東最沒輒)
耳環
清代耳飾分兩大類,有流蘇的為耳墜,無流蘇的為耳環
滿族女子的傳統風俗是一隻耳朵上戴三件穿耳洞式的耳環
朝珠系列
朝珠源於佛教數珠,清代皇帝祖先信奉佛教,因此清代冠服配飾中的朝珠也和佛教數珠有關
按清代冠服制度,穿禮服時必于胸前挂朝珠,官員朝禮沒有配戴就是大罪
朝珠由108粒珠貫穿而成,每隔27顆穿入一顆材質不同的大珠
稱為“佛頭”,與垂于胸前正中的那顆“佛頭”相對的一顆大珠叫“佛頭塔”
由佛頭塔綴黃絳,中穿背雲,末端墜一葫蘆形佛嘴
背雲和佛嘴垂于背後
在佛頭塔兩側綴有三串小珠,每串10顆小珠
一側綴兩串,另一側綴一串;男的兩串在左,女的兩串在右
朝珠的質料以產于松花江的東珠為最貴重,此外還有翡翠、瑪瑙、白玉等
以上頭飾或朝珠註解資料來自這裡
手持佛珠
領約
清代皇后、貴妃、妃和嬪套於頸間的飾物,用以區別身分,貴妃、妃和嬪所用同
《大清會典圖·冠服·領約》 :“皇后領約,鏤金,飾東珠十一,間以珊瑚。兩端垂明黃絛二,中各貫珊瑚,末綴緑松石各二。”
《 清史稿 ·輿服志二》 :“﹝皇貴妃﹞領約,鏤金為之,飾東珠七,間以珊瑚。兩端垂明黃絛二,中貫珊瑚,末綴珊瑚各二。”
參閱周錫保《中國古代服飾史》第十四章第六節
腰帶
瀋陽故宮的「透雕雙喜翡翠墜」溥儀大婚時,皇后婉容佩戴之物
佩墜由碧綠的整翠雕刻而成透雕一個「雙喜」漢字
這一件和上面的雙囍透雕翡翠墜以及花葉遊環花籃翡翠步搖是瀋陽故宮出借的重要展品
懷錶
座鐘
懷錶
座鐘
這次兩岸聯合卡地亞舉辦的珠寶展
由台北故宮提供174組件、瀋陽故宮69組件清朝末代皇帝溥儀與皇后婉容相關的珠寶收藏
卡地亞提供232組件歐洲貴族與名流所佩戴過的珠寶首飾
總計475件珍品珠寶
~~展覽在2012年9月9日就結束了~~
*以上圖片來源故宮官網+卡地亞官網+網路,本文純粹觀賞心得分享,絕無營利企圖
喵的感言:
私心以為卡地亞提供的珠寶首飾較有看頭,品項多樣又多元化
補:這篇文從傳圖到寫文花了好多時間
本來就在痛的手指都要伸不直了
我的筆記該怎麼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