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對我來說和小吃一樣是逛(吃)你千遍也不厭倦
對老爺嘛,大家應該曉得他的反應吧
上回陪我在古蹟裡繞來繞去是幾時的事我都已經想不起來了
要請動老爺來鹿港唯有他自己也思念這裡的小吃
以致於很長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總是午後4.5點才到這古樸小鎮
習慣了大城市的生活作習後
大家很難想像鹿港小鎮居民除了做生意的以外
幾乎晚上六七點以後都是門戶緊閉
當然那些白日免費開放參觀的古蹟也是如此
以下要給大家介紹的"丁進士第"就是我們在鹿港來去多年以來的初次參觀
【鹿港丁家古厝〕是目前台灣僅存清朝三間店面內套四合院之案例,其創建期格局研判為清道光、咸豐年間所建的二間店面,後於光緒年間增建一間店面,並改建原有兩間店面的中後段成為內套四合院的建築,其後並於日治時期五福街(不見天街)拓寬時,局部改建前方店面,形成三個不同歷史階段的精美建築,文化價值頗高。目前【鹿港丁家古厝】做為文物展示空間,也是鹿港名家書法展的常展空間,是體會鹿港文風與昔日不見天街商號的代表性歷史空間.
【丁家古厝】為「長條布屋」的型制,從中山路進來依次為 「店面─深井─照廳─中井─大廳」,是ㄇ字型的合院,採「三坎三進二院」的建築格局,是鹿港街屋中保存格局完整的建築;由於位在五福大街(今中山路),是鹿港的主要商業街道,故臨街房舍設置三個店面,做為經商之用。
第一進縱深約10餘公尺,內部設有樓井,做為房舍內部採光與通風之用,室內原開設拱門,可與兩旁店面相通,中埕前有一口井,為昔日丁家飲用水的來源。
第二進為合院建築,是丁家的起居空間。門廳兩旁的木屏彩繪為鹿港彩繪匠師郭友梅的作品,彌足珍貴。門廳正門兩旁有泥塑作品,分別是「孔明夜進出師表」、「狄仁傑望雲思親」、「和靖詠梅」及「羲之喜鵝」泥塑,目前的作品為民國92年所修復。
正廳為丁家的祭祀空間,神明廳擺設三層供桌,分別為頂桌、下桌及八仙桌,正廳兩旁木屏牆面,符合傳統民居「左字右畫」的作法,此書法是鹿港士紳蔡穀仁臨摹清代書法家陸潤庠的【滕王閣序】及徐有韜的書法墨跡。
以上資料來源:http://tour.cca.gov.tw/frontsite/scenery/sceneryDetailAction.do?method=doDetail&serNo=201012070007&subMenuId=301&siteId=101
當時忘了算數,不過經由照片這房子至少有三進
查過資料以後確定有五進
怪不得回想時只記得自己一直在跨門坎!
(家裡從小就教我門坎一定要跨過去不可以踩)
很漂亮的屏風
看著不像是原有的古物,但挺匹配建築物的氛維
隨歲月風化斑駁
小小的內間藏書室
整棟進士宅最想看的就是這些漫黃不清的壁畫
可惜,啥也看不清 > < 好可惜啊
左起:新娘轎/媒婆轎
奶媽轎
仔細打量這幾乘小轎後
這轎子還真是袖珍啊~~要窩在這裡邊被搖來晃去的出嫁
本身就是一件辛苦的事耶
(說風涼話的現代人)
一筆端正好字,羨慕.
找資料時無意間逛到其他網友在2010年以前參觀進士宅的照片
整個差好大啊
老實說這宅第還是以前的樣子比較順眼
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丁進士第已經是被保存的較完好/整修得不太離譜的歷史建物了.
這是鹿港民俗文物館
小喵打小學的郊遊=現今的戶外教學就不知來過幾遍了
http://www.lukangarts.org.tw/Lukangindex.asp
上面這網址是文物館的官網有興趣的捧油可以去逛一下
至於我們是沒再進去逛了
因為門票不便宜說.
桂花巷酸梅湯前
城隍廟
好吃的雞排就在祂旁邊
整修過的十宜樓
端詳良久
老爺居然說
還是以前的十宜樓比較有韻味
理由是
那樣比較像鬼屋!
(鹿港鄉親想扁他的話我沒意見的)
臭老爺趁我在拍照自己先跑來前面逛
逛完後來找我時說
"ㄟ,前面在賣鳳梨酥耶."
小喵心想這裡會有生意嗎,結果映入眼簾的是這個
好冷的笑話耶
俊美是台中小有名氣的一家伴手禮糕餅店
以前我們很愛他的鳳梨酥和太陽餅
現在比較鍾情的是松子酥與杏仁酥片
但
這笑話真的很冷耶賴老爺!
這隻喵喵是老爺發現的
為了讓牠看鏡頭,老爺還犧牲色相 形象學貓叫(還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