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照片是9月中上旬去文化中心拍的,
季節進入了秋天,再不把這篇放上來就要不合時宜了.
平日還蠻常經過文化中心,
從外面看(五權路)覺得庭園幽深寧靜很適合坐在樹下看看書.
當天實際去走一趟,不但被蚊蟲攻擊/落葉也不少,
也有像遊民一樣的人士在涼亭裡躺臥.
時序錯亂的鳳凰花又開了
往下可以通往國美館或往上可以走到碑林區.
日出開花,日暮萎謝的黃槿
記憶裡的黃槿是鮮黃色/花蕊可以用來染指甲.
中學時住鄉下住家附近有一大片黃槿林,
花開季節從樹下騎車經過要當心"犁田".
喵補:花是我自己撿起來重新排組的
從五權路邊就能看見這個地球儀
放養魚群的人工溪流,蚊蟲多.
難免有一點水不很流通的異味.
有人在此垂釣
嗯台灣的標語文盲真多.
可以通往國立美術館.
我以為這樹應叫紫薇樹,花開是深色紫非常迷人(正名:大花紫薇)
不過真正的紫薇是長這樣的(下圖)
所以這高大的樹到底是什麼名字呢?
不過可以確定是很高級的樹種!
美術館的後棟建築
這天剛好是星期一,美術館休館/遊客也很稀少.
在烈日下很萎靡的野薑花
看起來應該要令人感到涼爽的水池,其實....很熱!
國美館的外圍經常在施工整修,修來修去越來越不好看
這樣看起來和某些造景公園殊無二致.
頂著午後驕陽整理草坪的大媽,您辛苦囉 ^^.
接下來小喵往碑林的方向走,
國美館的大門與主建築物等下次再做介紹吧
(要等到讓小喵感興趣的展覽活動推出時)
旅人蕉
以往小喵的上班途中都會經過一棵種在分隔島上的旅人蕉,
比之照片裡的雖沒有這麼高大,
但往橫裡長得異常巨大,每看到那流倘的濃綠就感到心曠神怡.
認識旅人蕉:
別稱旅人木、散尾葵、扁芭槿、扇芭蕉、水木等,為旅人蕉科旅人蕉屬下的單屬種 植物,原產於馬達加斯加。由於葉鞘呈杯狀能貯存大量水液,其樹液亦可飲用,供旱漠旅人提供緊急的水源,故而得名旅人蕉.
旅人蕉是一種常綠喬木,高5-6米(最高可達30米)。樹幹直立叢生,圓柱幹形像棕櫚,幹面粗糙而幹紋明顯,外形像一把大摺扇,直徑約20-30厘米。葉長圓形,外形像蕉葉,2行排列整齊2縱裂,互生於莖頂,長約3米寬約65厘米;葉鞘筒形呈杯狀;葉柄長約2-4米。花為穗狀花序腋生,片船形,先端銳尖,
園區碑林廣場......是想不出更得體的命名了嗎?
尚未開花的美人樹
碑林區的這幾棵美人樹都長的十分高大,
目測應有3層樓以上的高度,
跟碑林區的氛圍氣勢相得益彰,讓人從心裡莊嚴肅穆起來.
為免貽笑大方於各位捧油/小喵不敢光憑印象就介紹這些碑林
入鏡的都是個人喜愛的書法體裁.
我拍這碑不因字好,因為"沈葆禎"這三個字.
想了解更多的捧油請到以下的網址觀看.
http://zh.wikipedia.org/zh-hk/%E6%B2%88%E8%91%86%E6%A5%A8
真想把我的倒影打馬賽克 =.=
這個公共藝術造型猛一看很像某公益團體的mark.
台灣巒樹
默默注意這家店好幾個月了,
但沒什麼機會進去坐坐~~~
櫻桃家的咖啡都是小喵自己煮,要是想出去喝老爺都會來這句:
"妳煮的比較好喝"~~小喵覺得這句話更深的意義在於"省錢" =.=